慢性病的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包含高血压、脑卒中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常见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方法


高压血患者

初始治疗阶段、血压不稳定、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时,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血压控制平稳者至少每周测定一日的血压。建议使用经过校正的电子血压计进行测定,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


糖尿病患者

患者应进行手指末梢血糖监测,建议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理想应控制在空腹血糖7 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10 mmol/L以 下。如果血糖低于3.9 mmol/L,提示发生低血糖,尽快补充含糖食品。糖化血红蛋白通常每3~6个月监测一次即可。


冠心病、脑卒中、高脂血症患者

患者应定期检查血脂情况,血脂达标的患者每6-12个月检查1次即可,血脂未达目标需要每3个月监测一次,调整降脂药物时应在6周内监测一次。


如果出现血压或血糖波动大、突然偏瘫失语、用药后出现了明显副作用等,及时就医。


居家进行自我监测时,应按时准确记录数值,以便医生或药师进行分析评估。



慢性病患者用药注意


按时、按量服药

不要因为担心药不够减量服用,也不能盲目加量。服用半片的药,建议买一个切药器,操作方便,剂量更准确。


注意药品有效期

不要服用过期药。要在药盒上的标注日期前服用。


备好自救药

冠心病患者要备好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以备心绞痛急性发作时服用(注意应舌下含服,起效最快)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多吃果蔬,戒烟戒酒,睡眠要充足。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低盐低脂,多蔬菜粗粮,适量蛋白质、水果。


糖尿病患者:低盐低脂忌糖,多蔬菜粗粮,适量蛋白质,部分水果。


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选择优质低蛋白饮食,以减少肾脏负担。


每周保持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每天锻炼30~40分钟,每周锻炼4~5次。(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操和快节奏舞蹈等)



自我科学监测病情


应加强对原有慢性疾病的监测(如血压、血糖等),并做好记录。


同时,观察体温变化,注意有无咳嗽、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若有异常,及时就医。




案例分享


家住余杭区吴明(化名),今年35岁左右,一向身体健壮的吴先生,突然这周感觉有点疲劳,没在意以为是工作压力繁重导致的,结果活动后胸闷不适,意识健康出了点问题后,遂上我院诊检。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科主治医师朱峰接诊中发现吴先生已是二型糖尿病,并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的部分症狀。确诊为“2型糖尿病酮症、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经9天的专业治疗后痊愈出院,治疗过程中,吴先生出现曾高烧40度以上,高血糖伴严重感染有诱发酮症酸中毒风险;血糖和糖化指标异于常值,伴有严重的脱水状态。经医护人员24小时不间断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吴先生血糖控制平稳,体温和感染逐渐下降,有效的防止了酮症酸中毒的发生,治疗效果良好。



#
出院随访图





出院后,朱峰医生与患者密切联系,做好随访与心理辅导工作,患者的血糖控制理想。





医生简介



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临床各类急慢性疾病。

老年人群四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眩晕症,中风后遗症,老年康复等。


特色专病治疗推荐:急诊处置、中西医结合全科(中医健康调理,心脑血管、2型糖尿病)


擅长大内科基础疾病诊治、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老年病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大内科基础疾病诊治、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老年病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钱爱仁堂中医医院【官方动态】居家期间,慢性病患者如何做好自我管理?”的相关内容,如需咨询了解,请您拨打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