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周某某,女,8岁,因“发热3天”就诊,3天前傍晚患儿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最初38℃左右,家长未予药物治疗。



--------如果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

”,我们会为您一一做出详细的解答---------


次日晨起至当地医院就诊,予以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及抗生素治疗2天,体温反复,最高达39.7℃,每5小时服“美林”一次,药效过后体温上升,伴流清涕,热前怕冷,无汗,无咳嗽,无吐泻,大便2日未解,纳稍差。今日17点就诊。就诊时查体咽不红,扁桃体一度肿大(既往反复扁桃体炎),舌稍红苔稍白,脉数。予以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1剂药汗出(19点左右服药),当晚体温降到38.6℃,未用退热药。次日晨起母亲电话至我,诉体温37.6℃,大便已解。

为什么这个患儿之前的治疗效果不佳?

患儿发热,恶寒,流清涕,无汗,都是风寒外感的症状,此时只要能辛温发汗,外邪就会随汗而解。但医生受经验的限制,没有意识到风寒表证存在,认为只要发热就是热证,用西医的思维进行中医的治疗,给予了清热解毒中药,使人体的正气-阳气进一步受损,风寒更加肆掠,邪正相争,郁而化热,故而体温升高,发热间隔缩短。

患病后如何早期护理防止疾病传变?

  1.外感风寒早期,家长如果能够及时处理,完全可以阻断疾病的发展。若患儿有明显的受凉史,家长可以予以烫脚、多穿衣物等方式促其发汗,或者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发汗解表的药物,常常使疾病在早期就能消失殆尽。

  2.部分患儿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食欲下降的情况,提醒家长此时千万不要强迫进食,患病时患儿的胃肠道也会受到影响,如此时过量饮食,脾胃无法消化吸收,易形成积食,即感冒夹滞,使病情复杂化,由原来的肺系疾病升级为脾系+肺系疾病两大系统。同时,积食日久还能化热,导致发热、反复扁桃体炎等热证出现。

  3.保持大便通畅。中医当中有一句话“肺与大肠相表里”,意思是说肺和大肠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大便壅塞,肠道不能通畅,那么肺部的症状也不能缓解;相反,如大便通畅,肺部的热、痰等都可以随大便排出体外。

  杭州康复养老网儿科专家建议:

  1.家长不要误认为有发热就一定是热性感冒,风寒感冒也会发热。发热程度的高低不能用来评判感冒的寒热性质。

  2.不要在西医的建议下服用中成药,因为没有经过系统中医学习,不能完全把握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精髓,如果家长希望通过中医治疗疾病,建议找专业的中医医师。

  3.不建议发热时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在没有炎症的情况下可以避免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属于寒凉的药物,长期使用会损伤人体的阳气,导致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反复感染;阳气损伤后不能正常温运水湿,导致异常堆积,形成痰饮,故而这部分患儿容易出现咳嗽、喘息,甚至疾病迁延难愈。


杭州康复养老网地址位于杭州市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您可来电咨询,杭州康复养老网咨询热线:官方客服




温馨提醒

:一旦发现有以上症状,一定要及时治疗,不要耽误了病情。希望以上介绍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线咨询我院专家,杭州康复养老网祝您:早日康复!



以上就是关于“警惕,发热不一定是热感冒!”的相关内容,如需咨询了解,请您拨打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