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与天地日月相应相参,月亮的阴晴圆缺与人类的阴阳消长、气血经络盛衰关系密切。这一观点早在《黄帝内经》中进行了详细记载。因此,结合月的圆缺变化来养生,做到起居、饮食、吐纳等顺应阴阳而行,对疾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月球的引潮力和磁场对人体具有强大的干扰作用,它会影响人体的激素、电解质平衡,造成生理和心理变化,使发病率上升。例如在新月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诱发肺心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此时应多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寒气入侵。

上弦月和下弦月时,月亮处于涨落潮周期的中间段,这段时间也是支气管炎、肺炎、传染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感染性疾病的多发时期。体虚和容易感染风寒的气管炎患者建议多注意气温变化,少吃油腻食物,避免劳累和强烈的情绪波动。

圆月时,即阴历十五前后,月球引力会对人体中的液体产生作用,这称之为“生物潮”。此时,月亮对人的行为影响较为强烈,可导致精神亢奋、情绪激动、焦虑、头痛、失眠等。许多酗酒者和精神不正常者常常在月夜发作。此外,高血压、上消化道出血、脑出血、肺结核等患者也容易在此时出血,发病危险期通常在上午和中午。例如不少肺结核大量咯血死亡的患者,多数出现在月圆之夜的前后几天。因此,这个时期的老年患者一定要注意加强疾病观察和治疗,但不宜服用补药,以免加重阳亢之证。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在午睡前按摩脚底涌泉穴,帮助补肾降逆、调血宁神。


以上就是关于“月相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的相关内容,如需咨询了解,请您拨打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