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医学资料的分析,以下人群容易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⑴40岁以上 特别是老年人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的老化也日渐严重,老化的血管内膜粗糙不平,容易导致血小板附着在粗糙的内膜表面,释放出凝血物质,继而使红细胞聚集形成血栓。另外,老年人的血液粘稠度也较中青年人高,再加上老年人活动量减少,血液流速降低,也促成了血栓的形成。


⑵恶性肿瘤病人 患有各种恶肿瘤的病人都有血栓形成的倾向。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中,恶性肿瘤的病人约占20%左右。其中胰腺癌所占的比例最高,以下依次是肺癌、胃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及肾癌等。正因为恶性肿瘤病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较高,那么癌症患者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比例也远较其它良性疾病的手术后要高。

⑶偏瘫的病人 大多数偏瘫是由于脑动脉硬化,致使动脉内膜凹凸不平,容易发生血栓形成,致使脑动脉闭塞,造成脑组织缺血而出现的。这些病人的血液内的胆固醇和血脂也高,是造成血液高凝状态的重要因素,血液高凝状态自然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偏瘫后,长期卧床不起,再进一步导致血液流速减慢。同时,这些病人的静脉内膜也会出现粗糙不平,就构成了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自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比例也较大。

⑷妊娠晚期的妇女和产妇 对于妊娠妇女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只要子宫增大到能使腹腔压力增高,就可以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待到子宫增大到压迫下腔静脉和髂静脉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的发病率会明显增加。产后1~2个月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产后用大量止血药物和产后恢复期间活动过少有关。在我国广大的农村中,都把产后叫“坐月子”。常常把产妇关在屋子里,不许出去,甚至卧床不起,自然活动量减少。血液循环速度也就减慢,就构成了血栓形成的一个因素。再加上产后为了下奶,进食多量含脂肪的食物,致使血液粘稠度增大,也是原因之一。

⑸下肢骨折的病人 下肢骨折都是由于创伤造成的。连坚硬的骨骼都被损伤,那么骨折周围的软组织,包括肌肉和血管也必然受到创伤。其中静脉的损伤会造成静脉内膜的破坏,更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再加上骨折后需要卧床修养,就会使已经形成的小血栓逐渐扩展,进而阻塞下肢深静脉,引起水肿和肿胀。

  ⑹大手术后病人 除以上的人容易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疾病外,腹部大手术后和下肢关节手术后病人也容易患下肢深静脉形成。除了在106问中介绍的腹部手术后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外,有很多资料表明下肢骨关节手术后也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高达50%以上。

⑺长期服避孕药物的人 口服避孕药物以后可以使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增加,使抗凝血酶的活性降低,因而容易发生血栓形成。

⑻严重感染的病人 严重感染时,细菌的毒素可以使血液的粘稠度增高,再加上这类病人的活动不同程度的受限,使血流速度减慢,促成了血栓形成。

  ⑼严重脱水的病人 由于某种疾病引起的频繁或剧烈的呕吐,或因消化系统疾病造成的频繁腹泻等,使体内的水份大量丢失,都会导致严重脱水。脱水病人的血液含水量大大减少,血液中的细胞比例会大大增加,会导致血液的粘稠度增加,也容易发生血栓形成。


职称:

副主任医师

专业:血管外科

简介:朱越锋,男,副主任医师,国际血管联盟(IUA)中国分会青年委员。2009年至2010年在德国完成血管外科专科医师培训。擅长于复杂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介入腔内修复治疗。2010年12月回国后在国内率先开展腹腔镜主动脉手术、对颈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介入及常规手术有丰富的经验。擅长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及静脉血栓的规范化诊治。同时开展普通外科常规疾病的腹腔镜手术。目前承担及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及省教育厅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国际、国内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以上就是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易感人群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如需咨询了解,请您拨打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