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归属于腺瘤性息肉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偶见于无家族史者,全结肠与直肠均可有多发性腺瘤,多数腺瘤有蒂,乳头状较少见,息肉数从100左右到数千个不等,自黄豆大小至直径数厘米,常密集排列,有时成串,其组织结构与一般腺瘤无异。

1十二指肠闭锁与狭窄 在胚胎第5周时,肠管内上皮细胞过度增殖而将肠腔闭塞,出现暂时性的充实期,至第9—11周,充实的上皮细胞发生空化作用而出现许多空泡,以后空泡再相融合,使肠腔再度贯通,第12周形成正常的肠管。如若肠管重新管腔化发生障碍,即可形成闭锁或狭窄,此为十二指肠闭锁的主要病因(Tandler学说)。且常伴发其他畸形,如先天愚型,肠旋转不良,环状胰腺,食管闭锁以及肛门直肠、心血管和泌尿系畸形等。多系统的畸形同时存在,提示此与胚胎初期的全身发育缺陷有关,而非单纯十二指肠局部发育不良所致。

2、空、回肠闭锁与狭窄:近年认为是肠管血循环障碍所致。在胎儿时期,肠管己形成之后,肠道发生某种异常的病理变化,如肠扭转,肠套叠,炎症,穿孔,索带粘连及血管分支畸形等,使肠系膜血循环发生障碍,以致影响某段小肠的血液供应,导致肠管无菌性坏死和(或〕穿孔、吸收、修复,出现相应部位的肠管闭锁或狭窄。

病理

1、十二指肠闭锁与狭窄:常发生在十二指肠第二部,大多数在壶腹远端,少数在近端。常见的类型有:
①隔膜型:肠管外型保持连续性,肠腔内有未穿破的隔膜存在,可为单一,亦可多处;或隔膜呈蹼状向梗阻部位的远端脱垂形成风袋样改变;或在隔膜中央有一小孔相通。
②盲段型:肠管的连续性中断,两盲端间全分离或仅有纤维索带连接,肠系膜亦有楔形缺损。此型较少见。
③十二指肠狭窄:肠管内粘膜环状增生,该处肠壁无扩张的功能,也有于壶腹部附近呈一缩窄性肠段。梗阻近端的十二指肠及胃明显扩张,肠壁肥厚,肠壁间神经丛变性,肠闭锁时远端肠管萎瘪细小,肠壁菲薄,肠腔内无气体,肠狭窄时远端肠腔内可有气体存在。

2、空回肠闭锁与狭窄:正常小肠全长,成熟儿为250—300cm,未成熟儿160一240cm。肠闭锁者较正常明显缩短,仅100—150cm,甚至更短者。闭锁近侧肠腔因内容物积聚而极度扩张,直径可达3一4cm,肠壁肥厚,蠕动功能很差,血运不良甚至坏死,穿孔。闭锁远侧肠管细小萎陷,直径不到4—6mm,腔内无气体,仅有少量粘液和脱落细胞。可同时合并有胎粪性腹膜炎。伴发畸形有肠旋转不良,肠扭转,腹裂,直肠肛门闭锁,先天性心脏病和先天愚型等。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肛肠医院 肠狭窄的病因病理”的相关内容,如需咨询了解,请您拨打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