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引发中暑。中医认为,夏季感受暑热病邪是引起中暑的外因,而正气不足则是导致外邪侵袭而发病的内因。炎炎夏日,暑气难当,这时候一定要采取治疗措施。以下推荐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中暑的方法。
中医治疗中暑:依照病情辨证论治,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1、暑入阳明症,见突然高热、头痛头晕、汗多口渴、苔黄燥、脉洪数等。本证为暑热伤气,热盛阳明所致。治以清暑泄热。白虎汤加减:生石膏30g、知母10g、甘草10g、芦根30g、西瓜翠衣30g、粳米10g。
2、津气欲脱症,见发热骤降、大汗不止、心烦口渴、精神倦怠、脉虚无力等。本证为暑伤津气,气虚欲脱所致。治以益气,生津,固脱。生脉散加减:人参10g、麦冬30g、五味子10g、石斛10g、粳米10g、西瓜翠衣30g。
3、暑伤津气症,见发热心烦、自汗口渴、神疲倦怠、苔少、脉虚无力等。本证为暑热伤气,津气两伤所致。治以清暑泄热,生津益气。清署益气汤加减:西洋参10g、石斛10g、麦冬10g、黄连6g、竹叶10g、荷梗10g、知母10g、甘草10g、粳米10g、西瓜翠衣30g。
4、暑热动风症,见发热、肢体抽搐、牙关紧闭、神昏不醒、脉象弦数等。本证为暑热炽盛,引动肝风所致。治以清暑泄热,平肝息风。羚羊钩藤汤加减:羚羊角粉1.5g(冲服)、钩藤10g、桑叶10g、川贝6g、鲜生地30g、菊花10g、生白芍10g、生甘草10g。
夏日中暑情况紧急时,可根据病情给予紫雪散、至宝丹、安宫牛黄丸鼻饲,也可针灸强刺激人中、内关等穴。
西医治疗中暑
1、先兆中暑与轻症中暑患者应立即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阴凉安静的地方休息,补充清凉含盐饮料,即可逐渐恢复。轻症中暑而有呼吸和循环衰竭倾向时,应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必要时可用呼吸和循环中枢兴奋剂。
2、重症中暑必须紧急抢救。治疗原则是将过高的体温迅速予以降低。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的紊乱和积极防治休克、脑水肿等。降温的具体方法有两种:
物理降温将患者安置在常温(25℃)的安静病室中。在头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用冷水、冰水或酒精擦身,同时用风扇向患者吹风。必要时可将患者全身除头部外浸在4℃的水浴中,给患者四肢降温,以防止周围血液循环的瘀滞。在物理降温初期,由于表皮受冷的刺激可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和肌肉震颤,反而影响散热甚至促进机体产热,使体温上升。因此,目前多数主张用药物及物理联合降温方法。
药物降温目前采用的降温药物主要是氯丙嗪,其作用有以下几方面:控制下丘脑部体温调节中枢;扩张周围血管,加速散热,松弛肌肉,减少肌肉震颤,防止身体产热过多;降低细胞的氧消耗,使身体更好的耐受缺氧,对抗组织胺的作用,预防休克。
阿司匹林等药物可与氯丙嗪协同使用。
在上述各种降温过程中,必须加强护理,密切注意体温、血压和心脏情况。一待肛温降至38℃左右时,应立即停止降温,以免发生体温过低而虚脱的危险。
3、合并症的防治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病变者静脉补液不宜过速;有心力衰竭倾向者宜及早应用快速洋地黄制剂;有急性肾功能不全者,要严格限制水分和钠盐的摄入,尤其要注意血钾的浓度;有黄疸者宜用大量维生素B和C;昏迷患者易发生吸入性肺炎或合并其他继发性感染,可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
总之,夏日中暑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做好防护,就可以避免伤害。
1、暑入阳明症,见突然高热、头痛头晕、汗多口渴、苔黄燥、脉洪数等。本证为暑热伤气,热盛阳明所致。治以清暑泄热。白虎汤加减:生石膏30g、知母10g、甘草10g、芦根30g、西瓜翠衣30g、粳米10g。
2、津气欲脱症,见发热骤降、大汗不止、心烦口渴、精神倦怠、脉虚无力等。本证为暑伤津气,气虚欲脱所致。治以益气,生津,固脱。生脉散加减:人参10g、麦冬30g、五味子10g、石斛10g、粳米10g、西瓜翠衣30g。
3、暑伤津气症,见发热心烦、自汗口渴、神疲倦怠、苔少、脉虚无力等。本证为暑热伤气,津气两伤所致。治以清暑泄热,生津益气。清署益气汤加减:西洋参10g、石斛10g、麦冬10g、黄连6g、竹叶10g、荷梗10g、知母10g、甘草10g、粳米10g、西瓜翠衣30g。
4、暑热动风症,见发热、肢体抽搐、牙关紧闭、神昏不醒、脉象弦数等。本证为暑热炽盛,引动肝风所致。治以清暑泄热,平肝息风。羚羊钩藤汤加减:羚羊角粉1.5g(冲服)、钩藤10g、桑叶10g、川贝6g、鲜生地30g、菊花10g、生白芍10g、生甘草10g。
夏日中暑情况紧急时,可根据病情给予紫雪散、至宝丹、安宫牛黄丸鼻饲,也可针灸强刺激人中、内关等穴。
---------如果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我们会为您一一做出详细的解答---------
西医治疗中暑
1、先兆中暑与轻症中暑患者应立即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阴凉安静的地方休息,补充清凉含盐饮料,即可逐渐恢复。轻症中暑而有呼吸和循环衰竭倾向时,应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必要时可用呼吸和循环中枢兴奋剂。
2、重症中暑必须紧急抢救。治疗原则是将过高的体温迅速予以降低。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的紊乱和积极防治休克、脑水肿等。降温的具体方法有两种:
物理降温将患者安置在常温(25℃)的安静病室中。在头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用冷水、冰水或酒精擦身,同时用风扇向患者吹风。必要时可将患者全身除头部外浸在4℃的水浴中,给患者四肢降温,以防止周围血液循环的瘀滞。在物理降温初期,由于表皮受冷的刺激可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和肌肉震颤,反而影响散热甚至促进机体产热,使体温上升。因此,目前多数主张用药物及物理联合降温方法。
药物降温目前采用的降温药物主要是氯丙嗪,其作用有以下几方面:控制下丘脑部体温调节中枢;扩张周围血管,加速散热,松弛肌肉,减少肌肉震颤,防止身体产热过多;降低细胞的氧消耗,使身体更好的耐受缺氧,对抗组织胺的作用,预防休克。
阿司匹林等药物可与氯丙嗪协同使用。
在上述各种降温过程中,必须加强护理,密切注意体温、血压和心脏情况。一待肛温降至38℃左右时,应立即停止降温,以免发生体温过低而虚脱的危险。
3、合并症的防治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病变者静脉补液不宜过速;有心力衰竭倾向者宜及早应用快速洋地黄制剂;有急性肾功能不全者,要严格限制水分和钠盐的摄入,尤其要注意血钾的浓度;有黄疸者宜用大量维生素B和C;昏迷患者易发生吸入性肺炎或合并其他继发性感染,可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
总之,夏日中暑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做好防护,就可以避免伤害。
杭州康复养老网(www.hzkfyl.com)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您可以在线咨询我们。
----------------杭州康复养老网开展在线咨询服务----------------
以上就是关于“关于中西医治疗中暑的方法”的相关内容,如需咨询了解,请您拨打咨询电话。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
下一篇:预防感冒 中西医有高招应付
老病根注意:“冬病夏治“莫入这些误区
夏至节气过后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体虚反复感冒...颜面再发性皮炎症状和防治?
颜面再发性皮炎为在颜面发生的一种轻度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多发生于30~40岁的女性...腰痛的物理疗法有哪些?
热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腰痛(尤以慢性腰痛)的最为常用理疗方法之一。催眠药物需合理应用?
在临床中,常会遇到失眠患者对于催眠药物产生两种绝然相反的极端态度。失眠该如何自我调治?
失眠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也有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可试试中药热敷
慢性盆腔炎可试试用蒲公英,败酱草,黄柏,元胡,丹参等中药研碎后蒸20分钟,敷于下...入夏后小儿敷贴要及时
许多患儿因为年龄小不知事,畏惧打针、输液、吃药。家长们为了给孩子喂药想尽办法,甚...白带异常试试中医药膳粥
在潮湿闷热、细菌容易滋生的夏季,最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引起的白带异常。中医师表示,预...热水冲菩提花茶可辅助退烧
菩提花具有发汗解表、止痛镇痉的功效,主要可用于风寒感冒、头身疼痛、惊痫等病症的治...教你四个技巧 颈椎病不再烦扰
颈椎病的大量发病与我们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由于电脑的普及,办公娱乐都已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