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也应有度。如果天气热了,还穿着棉衣,就会超过身体的耐热限度,体温调节中枢就会适应不了,同样对健康不利。中医专家提出,“春捂”可以参考一些气象指数,能更科学、更便于操作地帮大家把握好“春捂”的度。



1、“春捂”指数1 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

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再晚便是雨后送伞了。

2、“春捂”指数2 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的人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3、“春捂”指数3 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

春天的气温,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面对孩子般变脸的春天,需要随时加减衣服。现在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时是该捂的信号。

4、“春捂”指数4 7-14天恰到好处

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而减得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杭州康复医院专家指出,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或高龄老人需要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



杭州康复养老网(www.hzkfyl.com)




以上就是关于“春季应根据温差调节增加衣物”的相关内容,如需咨询了解,请您拨打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