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心脏危害最大的莫过于悲伤。悲痛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既有高度紧张,又有无法释怀的抑郁和忧伤,甚至还包括愤怒与敌意。那些沉溺于悲痛的人常常不按时吃药、懒得运动;他们重新用烟草、酒精甚至毒品来麻痹自己。在悲伤的气氛中,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分泌出大量的压力激素,使心跳加速、动脉收缩,进而导致某些心脏病发作时的症状,比如心痛、气短和休克等。难怪医学研究人员已明确地将悲伤列为心脏病发作的诱因之一。

丹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2.1万多名父母,他们的孩子死于1980—1996年间。结果发现,与子女仍然健在的父亲相比,那些不幸的父亲在痛失子女头后四年里发生心脏病的风险要高得多。医生们相信,正是孩子死亡带来的悲痛提高了他们的死亡率。

有一些人,平时健康状况良好,没有心脏病史,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其本身不引起临床症状,但会因为遇到了一些突发事件,比如亲人的死亡,发生了严重的心律失常,感觉胸痛、气促和休克。如果同时存在其他疾病,就可能增加猝死的危险。这些人患上了所谓的‘应激综合征’。这种病症被称为压力性心力衰竭,其诱因不是血管栓塞,而是突发性打击。它使肾上腺素和其他压力激素的分泌在短时间内激增,毒素流向心脏,降低了心脏泵血功能。


以上就是关于“悲伤引发心衰”的相关内容,如需咨询了解,请您拨打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