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已过,初冬寒意初显,与低温环境密切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大家都知道,脑卒中是冬季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且大约有七成患者会出现肢体瘫痪、认知障碍、吞咽困难等功能障碍。
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患者重视治疗,却往往会忽视治疗后的康复,据有关数据显示,42.4%的卒中患者从未接受过任何康复治疗,卒中后一周内康复治疗率仅11.5%。
早期及时进行科学的康复治疗,可有效降低卒中患者死亡率、减少致残率,已成为卒中患者回归生活正轨的重要途径!


卒中康复治疗要避开五个误区!

如果说卒中急救挽救了患者的生命,那么康复治疗则决定了幸存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多数患者和家属对卒中康复治疗存在一些认识偏差,避开下面的五个误区,可以帮助患者抓住康复时机,少走弯路。

误区一:卒中康复只是抬胳膊抬腿 

有很多人把康复想得过于简单:不外乎就是拔罐、按摩和动动胳膊、拉拉腿,或是努力练习行走等,甚至觉得脑卒中有后遗症是正常的,去做康复也没多大用。这些误解导致患者错过了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阻碍了身体功能的恢复。
有的患者认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于是刻苦训练,但训练方法不当,如用患侧手反复练习抓握,结果使患侧上肢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手指张开困难,反而阻碍了手功能的恢复。临床上,很多脑卒中患者都会出现的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疼痛、肩手综合征等问题,就是因为没有按照康复医师及治疗师的要求做而导致的。

  我们还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情况:患者家属或没受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希望患者早日恢复运动功能,贸然对其患侧肢体做过多的被动运动,结果造成患者软组织损伤,甚至引起关节脱位和骨折。

  大家要知道,现代康复治疗涵盖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音乐治疗、文体治疗、康复护理、假肢矫形器治疗、中国传统康复治疗等,其中物理治疗的主要手段已从电疗、热疗、光疗,转为理疗和运动治疗并重。康复训练涉及人体运动学、解剖学的知识,还包含了复杂的神经生理学的内容,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才能很好地完成。


误区二:患者要多修养,康复治疗缓一缓 

由于康复知识的普及度不够,很多脑卒中患者往往在医院度过急性期后就出院了,没能接受正规系统的康复治疗和指导。有些家属心疼患者,让患者多休息一阵子再进行康复训练,殊不知这是好心办了错事,延误了宝贵的恢复时机。

患者如果长时间卧床,会出现褥疮、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心肺功能减退、体位性低血压、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关节挛缩等多种并发症,不仅不利于康复,还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实际上,即便是大量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严重偏瘫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及昏迷患者,也可以进行康复治疗。比如,早期进行偏瘫的良肢位摆放、体位的被动变换、关节的被动活动等,可预防褥疮,避免或减轻痉挛的发生,消除“废用综合征”(指患者长时间卧床、活动量不足引起的继发性障碍)出现的可能,为以后全面的功能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研究表明,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时间越早越好,只要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即可开始介入。早期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中枢神经系统的重组功能,预防关节挛缩、肌张力高等问题,过晚介入效果会差。脑卒中后8至12周是患者身体功能障碍的快速恢复期,6个月内是其恢复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进行康复治疗,可以大大提高功能康复的效果。

误区三:越早下地走路,就能越快恢复走路 


  我们曾在病房中看到脑卒中患者刚能下床,家属就架着患者练习行走,这样做非常危险,可能加速形成异常步态,导致髋、膝关节的损伤和异位骨化的产生,一旦出现这些异常,纠正起来相当困难。

  从脑卒中运动机能的恢复来看,康复训练不可急于求成。比如,偏瘫患者在平衡、负重、下肢分离动作未完成时,不可过早进入步行训练,以免造成“误用综合征”(指不正确治疗造成的人为症候群)。只有等到患腿有足够的负重能力,最好能单独支撑全身重量,有良好的站立平衡能力和主动屈髋、屈膝能力,才能进行步行训练。

  同理,训练活动也不是越多越好。

  有些脑卒中患者或家属急于求成,使运动训练量、次数及强度超过了患者实际能承受的负荷,导致“过用综合征”(指过度劳累及过度使用所造成的损伤症)。如把“能走多远”当作衡量康复效果的标准,但由于患者的患侧肢体力量薄弱,根本不足以支撑正常行走,使得自己必须靠尽量绷直患侧下肢支撑身体重量,导致膝关节过度后伸,长此以往会严重磨损膝关节,导致骨关节炎。

  所以,康复训练虽然讲究活动,但又不能随便“动”,必须在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及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指导下,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由治疗师按康复治疗计划进行训练。具体到每一个动作的训练,都不是随意的,否则必定会引起不必要的损伤。


误区四:家属“包办生活”拖后腿   

脑卒中患者因为有功能障碍,完成一些日常生活活动有困难,所以需要家属的帮助,但这也意味着他们容易对关怀备至的家属产生依赖心理。而另一方面,家属希望患者早日康复,会竭尽全力照顾患者,如给本可自己吃饭的患者喂饭、不让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等。

  其实,脑卒中患者大部分只有一侧肢体瘫痪,另一侧是正常肢体,经过简单的训练完全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生活动作。从康复医学的角度看,让患者能够生活自理是康复的主要目的之一。作为患者家属,应和康复医务人员一起引导、训练、鼓励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只会越练越强,若家属全部包办了,就等于拖延了患者尽快康复的脚步。

  此外还需要提醒患者家属的是,有些脑卒中患者吃饭喝水呛咳,需给予重视。对于情形较轻的患者,放慢进食、饮水的速度的确可以避免呛咳,但是对于严重呛咳的患者,如果不尽早进行检查和训练,除了会因进食差导致营养不良外,还有可能因吞咽障碍导致误吸或误咽,从而引发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窒息危及生命。

除了患者自己坚定信心和充分努力,来自家人和周围人的鼓励、督促或训练则成为患者康复最有力的精神支持。

误区五:错过了康复“黄金期”治疗无用

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如果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大约有90%的人能恢复步行和生活自理能力,一些患者还可以承担较轻的工作。相反,不进行康复治疗,只有6%的患者能够恢复步行和生活自理能力。
但是很多卒中患者认为,自己错过了康复的“最佳时机”,超过一年就没啥盼头了。其实并不是这样,我们所说的时机是指的恢复进程和速度比较快的时间段,之后进展会放慢,但并不会停下来。
康复治疗任何时间都为时不晚!
我们对康复的理解也不能纠结于治愈或者回到过去。从偏瘫,到站起来,再到扶着墙慢走……每一点身体功能上的改善都是康复的重要一步。
总之,康复治疗属于“慢病慢治”,不可能只做一两次康复治疗就能马上见效,只有保持耐心,通过科学、持久的康复训练量的积累,才会显现出质的改变。



01

三门弘景康复医院重点康复优势

三门弘景康复医院现有临床医生10名,中医医师2名,主管康复治疗师2名,康复治疗师10名。擅长于脑卒中和颅脑损伤康复、脊髓损伤康复、骨与关节损伤康复、老年康复、重症康复(心肺疾病)、颈肩腰腿痛的诊治、冲击波治疗、慢性创面等相关疾病的诊治。



02

三门弘景康复医院合作康复优势

现代康复:与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中心达成合作,每月由邵逸夫医院派遣由知名康复专家、医学博士组成的康复专家团队到我院教学指导。邵逸夫康复专家擅长肌骨疼痛、关节僵硬、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以及肌骨超声评估、运动系统损伤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等。“家门口看专家”,聚焦百姓服务诉求,解决患者就医难题。


中医康复:特邀请台州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姜伟强及其中医硕士团队负责我院针灸及中药治疗中风病诊疗技术的指导。姜伟强主任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结合中风病现代医学理论,针对中风病肢体功能障碍,建立独特的“分期治疗针刺法”,将更进一步提高中风病康复率,为中风病患者的治疗开辟更好的治疗途径,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END






三门弘景康复医院 是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按国家二级标准设计建设的现代化医院,以神经康复脊髓损伤康复骨科康复老年康复疼痛康复运动损伤康复治疗为特色,集医疗、康复、护理、保健为一体的县内首家民营康复医疗机构。我院以弘扬中医传统文化,构建现代康复美好愿景为宗旨,设立中医科,针灸推拿科,康复科,疼痛科四大重点学科,并设置了运动治疗(PT)、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针灸推拿、药浴熏蒸等治疗性科室,最终形成了中医康复与现代康复的良好衔接与结合。

我院以仁爱守信、严谨求精、患者至亲的服务理念为宗旨,门诊特设一站式服务,实行人性化管理和服务,亲切关爱,竭诚为广大病友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

医院地址:中国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海游街道广济路99号(县残联康复中心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