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康复养老网门诊大厅醒目的位置,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告示牌:“谨防医托”。所谓“医托”,就是那些专门盯准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求医者,利用其急切的心理,以同情者的姿态

专门爱骗农民

×路×号,××诊所,王教授。”笔者在"XX公立大医院"保卫科见到这样的一张字条。

保安告诉笔者,这就是医托给患者留的字条。当时,医托混在患者当中,正向一对夫妇搭话,称自己也得过类似的病,推荐他们找“王教授”看病,效果又好又省钱。医托在留地址的时候,被保安逮了个正着。

据相关人士介绍,“医托”们或单独行动或结伴而行,有的还带着孩子。他们大多集中在门诊大厅等人流聚集的地方,察言观色,找到目标就主动上前搭话,聊天中将病人的病情探听清楚,然后声称自己或亲朋好友也曾患此病,花很少的钱就将病看好,挑起患者的兴趣,乘机介绍治病的地点。若患者轻信其言前去看病,碰到的可能只是随意的检查、敷衍的诊治,然后花言巧语诱骗患者买药。“医托”,从诊所赚来的钱中分得一杯羹。

“医托”的行骗手段其实很简单,明眼人一眼就能识破,所以他们选择的目标主要是那些老实巴交、文化层次不高的农民。一些老百姓口中的“公立大医院”是“医托”们最爱去的场所,因为这些医院病人多。特别是“,外地病人占60%―70%。“医托”专门寻找那些操外地口音、急于求诊的人。一旦发现这样的人就上前搭讪,然后做出“帮人帮到底”的热心样子,把病人引到目的地。

近日一个中午,笔者来到门诊大楼,看到不少人聚在门前。一位知情者告诉笔者,这里面有不少是“医托”。他们趁医院医生中午休息的时候,抓住这个时间空当,诱骗患者。杭州的“医托”以外地人为主,都有自己的帮派和地盘。在大医院里,每天有几十号“医托”在人群中四处游荡。

“医托”所效力的医院,均为市区一些非正规医院,或个体门诊。“医托”们大多谎称有从大医院退休的老大夫在某医院坐诊,治疗费用很低,诱使病人前往,其实根本不存在他们所谓的“老大夫”。

“医托”给医院拉病人有两种回报方式:一是按人头算,一般每拉一个病人能提成5元至10元;二是从病人的医疗费中获得30%的提成。一般开的药都是中药,因为西药一看就明白,很难蒙人;对于中药,大多数人雾里看花,他们就随便给患者糊弄些“吃不死也治不好”的中药。

“医托”为什么打而不绝?据分析,无法可依是“医托”盛行的一大原因。“医托”和不良医院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许多不良医院有行医执照,卫生执法部门拿他们没办法,发现问题后只能警告。“对于医托,我们只有采取赶的办法。”保卫科干部无奈地对笔者说。医院并不是执法单位,要等到“医托”行骗行为发生或患者出面指证时,医院保卫科才能出面干涉,否则“医托”会反过来告医院违法。根据法律规定,“医托”的行为可由公安机关处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但在实际操作中,即使“医托”向病人行骗时被逮个正着,却因为受骗者不愿指证、证据不足等原因,公安机关只得放人。偶尔有“医托”受到处理,没过几天,这些熟悉的面孔又会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一些“公立大医院”各科室。

杭州康复养老网建议相关部门,在治理骗子与“医托”这一问题上,一方面要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另一方面,应出台相关地方法规,专门打击“医托”和不良医疗机构。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老年康复医院骗子与医托钟爱公立大医院”的相关内容,如需咨询了解,请您拨打咨询电话。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