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通常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其病因复杂,常见是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也可由炎症、寄生虫、肿瘤等多种原因引起。不同的患者咯血量差异较大,可多可少,有时一次大咯血,来不及排出,很快发生窒息死亡,因此应引起病人与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咯血常见于支气管、肺部疾病,如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脓肿、肺栓塞、肺癌,也可见于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及血液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

咯血应与呕血相鉴别。咯血前可有喉部痒感、胸闷、咳嗽等不适,咯出的血大多呈鲜红色,可混有泡沫痰,呈碱性,以后常有痰中带血数日;而呕血前可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大量呕血有时呈喷射状,血呈棕黑色或暗红色,有时也呈鲜红色,但往往混有食物残渣,呈酸性,多伴有柏油样便。


什么是大咯血?

大咯血是指24小时内咯血量超过500毫升或一次咯血超过100毫升。大咯血是呼吸科常见急诊,随时有发生窒息的可能。病人除接受治疗外,还应避免精神紧张,避免用力,尽量咯出气道内的血液,并且要绝对卧床休息,以免诱发再次大咯血。


推荐阅读:

慢性支气管炎预防的注意事项



以上就是关于“咯血是怎么回事?什么是大咯血?”的相关内容,如需咨询了解,请您拨打咨询电话。